【教程】小说写作(二)by南希克雷斯

  (编者按:此文原为南希科幻写作讲堂,但适宜于各种小说写作。如何将小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写得非常详尽。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南希·克雷斯 前录入/米 后录入/JAE


      六、角色与环境

环境的设定是小说的重要部分,当然,我指的是大部分小说。有些作者,如雷蒙德·卡弗,对角色周围环境的交代相当简洁,使小说集中于讨论角色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但是,大多数小说作者都是通过详细而谨慎的环境设定使他们的故事丰满起来的。
下面说说怎样丰富你的设定:

选择环境

    如果一开始你决定把故事放在一个杜撰出来的城市里,可得好好考虑一下。因为更为详细的环境背景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你笔下的角色变得有血有肉。
    首先,如果是你的主人公自己选择了某个环境,那么读者可以通过环境的细节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趣。一个选择到曼哈顿打拼的人,自然与一个选择在中西部的小村庄里定居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在不同的选择里,你笔下的人物也许野心勃勃,也许超然出世,也许老于世故。当然,一座纽约城里什么人都有,你若是把主人公们放在类似的大环境里,并不能说明人物的性格和与之相关的细节,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另一个更能表现人物的方式是描述他的住所环境。他的邻居是什么样的人?他喜欢什么样的家具和摆设?是整墙的巨大书架,昂贵的古董,还是救世军的遗物?抑或是除了四面墙和生活必需品外别无他物?
    第二步,告诉读者你的主人公对他所在地方的感受,无论这是否是他自己选择的地方。他喜欢这里——比如纽约吗?他喜欢他的公寓吗?为什么喜欢,或者为什么不喜欢?描述人物对周遭环境的反应和感受,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大有助益。这里有一个绝佳的例子,我们来看看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对她沉闷的生活感到了怎样的痛苦:
    “最令她难以忍受的就是吃饭的时间。待在一楼的小房间里,身边是冒着烟的炉子、吱呀作响的门、泛潮的墙壁、湿滑的走道。老天似乎把生活里所有的悲愁酿成了苦酒端到她面前。还伴随着阵阵让她发自心底嫌恶的熟牛肉那令人作呕的气味。”
    最后,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选择的——我们童年时代的家。关于这一环境的描述,对人物性格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当你的主人公在成年后依然居住在他成长的地方附近甚至原处时,这种作用更为明显,比如简·斯迈利的获奖小说《陌上伊人》所描述的农庄里的三姐妹。而金妮——该小说的叙述者——就是被那座地处美国中西部的农庄塑造、扭曲,最终毁灭的。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农庄,那么整本小说的故事就全无可能发生了。
    还有一种运用童年环境的方法:让你的主人公在成年以后重返故地。这样的话,既可以展示他的童年是怎样被塑造的,同时又可以表现他当下对家乡的感受。当代有两本小说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一本是瑞贝卡·威尔斯的《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一本是约翰·格林夏姆的《召唤》。在这两本书中,童年时代的经历和环境都是解开久远谜团的关键。
    问问自己:
    我的小说情节是否允许我的人物选择他的家和处所?
    如果可以,那么他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居住?
    他来自哪里?是否该把那里用作小说的一个场景?
    如果姑且不论故事展开的地方是否是主人公所选择的,他对现状的感受如何?满意,不安。听天由命,还是苦痛纠结?

描述环境

    一旦确定了故事所发生的环境,你就得开始为读者进行描述了。仅仅给它一个名字(比如“去年他搬到了纽约”)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做法是让读者体验“纽约”,正如你的角色所体验的一样。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于具体的细节。当然了,这些细节必须是准确、可信的。(如果你把列克星顿大道搬到了曼哈顿区,那你的小说基本就是在胡扯了。)但是,比这些细节的准确性更加重要的是角色的个人感受。你的人物在纽约发现了什么?他对此又有何感想?举一些可能的例子:
    他身处上流社会,看到纽约贫民区的那些公寓——并对居民们独特的品位和审美大为赞赏。
    他身处上流社会,看到纽约贫民区的那些公寓——并极度鄙视那里的居民轻浮卖弄的寄生虫一般的生活。
    她时常出入地处曼哈顿区的一家希腊小餐馆——喜欢那里狂热的异国风情。
    她时常出入地处曼哈顿区的一家希腊小餐馆——但不喜欢那里油腻的气味和廉价的菜式。
    他走在中央公园里——害怕碰上打劫的地痞无赖。
    他走在中央公园里——欣赏着路上行人光鲜的衣着。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你得挑选出那些明确的、具体的细节,加上主角对于这些事物的感受,再把它们放进你的故事里。回头看看引自《包法利夫人》的那段话,福楼拜并没有写“埃玛痛恨生活中的贫穷和单调”,而是用切实的细节来体现:冒烟的炉子,作响的门,泛潮的墙面,熟牛肉的气味。这些细节在包法利夫人看来单调乏味到了极点,但她丈夫查尔斯却恰恰相反。觉得这一切舒适又惬意。

布置细节

    描述故事环境的手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选择环境本身。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的小说家们热衷于用冗长繁复的场景描述作为开场:例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沼泽、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里的俄克拉荷马尘盆等等。很难说究竟有多少读者会跳过这些长得过分的开头直接进入小说情节,但我们知道当时的生活节奏比今天慢得多,人们日常的娱乐也少得可怜,所以这样的写作方式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当代小说家们在快节奏的生活脚步中早巳放弃了这种折磨人的开头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精简的叙述和直接的表达。
    但是不管怎样起头。你都得尽早把你自己的(或者是你笔下人物的)对手。纽约”的主观印象和感情亮出来,让它们渗透到你的故事里。不然的话,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把你辛苦构建的情绪和心理用自己关于这个地方的印象或者是别处看到的陈词滥调所替代,要让他们再通过书中主角的视角去感受这个城市就难上加难了。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把那些场景的细节拆开了、掰碎了,一点一点地塞到小说里,把它们“布置”在你的“纽约”里——这里一段,那里一句。一个包含了某个动作的小短语(好比“她走过百老汇的十宇路口,视而不见人行道上木然跪着的乞丐”)。把这些片断点缀在各个场景里,你的主角们会与它们产生互动。这样一来,场景的描述就不再是与故事无关的干巴巴的鸡肋了。你不用放慢讲故事的节奏,因为一个优秀的背景环境可以带给你很多出平意料的好处。
  背景的设置可是头等大事,就让你的故事绽放在亮丽的舞台上吧。
-------------------------------------------------------------------------------------------------
                                                      七、人物心态

  你知道你的故事角色在想什么吗,或者说,读者了解吗?
  向读者展示一个人的思想,可以使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也能为你的故事增添亮色。而最为有趣的思想是“心态”——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强烈感受。一个有鲜明心态的人物会显得更生动、更形象,也更能吸引读者;相反,一个没有任何思想,或是不能由其行为揣测其思想的人物,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狭隘、无趣,让人难以置信。想想看,上次你遇见一个没有任何思想的人是什么时候?你遇到过吗?
  有时候,一些作者不愿意向读者展示其笔下人物的所思所想,他们担心牵扯太多的人物心态,会放慢情节的发展,使得读者抱怨:“老天,继续讲故事啊!”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展示人物心态会在人物区分度、人物塑造、行为动机和人物确立等四个重要方面深化你的故事。
  
  
  谁是主角——关于人物区分度
  四个中国宇航员朝着他们的量际飞船——“天堂希望号”走去。他们穿着一样的宇航服,不多岁数。名字依次是:辰、藏、欢、亮。他们谈起即将执行的任务时,说的都是些乐观的陈词滥调。你能区分他们吗?谁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如果作者向读者展示其中一个人物对此次任务的想法。读者童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人身上。也会对他产生更大的兴趣.特别是当他的想法和其他人区别很大的时候。比如这样:
  “关于这个星球的数据是否核查完毕?”王辰队长一边问,一边向“天堂希望号”走去。
  “完毕。”欢回答道,“这是一个高重力星球。”
  “看来我们不得不按照陈旧的训练日程表来开展锻炼。”戴说。
  亮笑了,他有一身雄健的肌肉。“只有你才需要,戴,你这个体质虚弱的家伙。”
  欢微微一笑。亮总是盛气凌人,他想。这次飞行难度很大,欢本就不愿意去,更何况妻子潇的身体不好,儿子在学校成绩又很差。不过,宇宙舰队让你没得选择。欢只是希望他的焦虑不为人所知,特别是不为亮所知。
  “喂,”亮在叫他,“怎么不说话了?兴奋得不行了?”
  “当然。”欢回答道。
  由于我们知道了欢的心态的缘故。我们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他会怎样抑制自己的焦虑之情,怎样应付亮的颐指气使,怎样适应这次任务的需要?如果作者没有向我们展示欢的想法,我们很难对他如此亲近。
  
  你又是谁?——关于人物塑造
  有时候.一个角色的想法对于帮助我们理解角色会起刭很大的作用——即使这些想法无关故事情节。当一个角色开始专注于某事时。我们就应该去塑造他。
  你的角色观察到了什么?比如说欢,很可能他在朝飞船走去的时候听见了鸟叫声。这时,你可以让他产生任何想法,例如:
  某个地方鸟儿正在鸣唱,这声音将欢带回了他第一次遇见潇的时候。那是在一个公园,鸟鸣声充盈其中。潇可喜欢夜莺了!
  某个地方鸟儿正在鸣唱。那些鸟儿。那些污秽丑恶的东西,总是带着讨厌的寄生虫。
  某个地方鸟儿正在鸣唱,在即将到达的新的星球上会有鸟儿吗?抑或是别的更危险的动物?
  这三个“欢”完全不同。第一个内心敏感,第二个内心灰暗,第三个内心焦虑(或者说只是谨慎)。这种赋予人物想法的技巧很实用。不过如果要用它.一定尽量言简意赅。少量的心态展示可以帮助塑造人物。多了就偏离故事主体了。
  
  关于推动情节发展的行为动机
  展示人物心态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设想“天堂希望号”成功抵达外星球,并开始了考察,欢在途中遇见了奇异的动植物。有些动植物甚至具有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欢的表情、谈话和行为来窥探他的情绪。
  直到现在,此次任务都按照预期在进行。
  但是,欢很快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可能欢被要求摧毁外形生命,或是帮助他们。或是藏匿踪迹,但他没有按照命令行事。小说永远是关于出错的故事,而欢对命令的违抗则开启了故事的冲突。不过。欢为何要抗令?除非读者完
  全了解其动机.否则这个故事将难以让人信服。
  事实上。主角的行为看起来不可信、不现实,正是这些导致了很多故事的失败。
  让行为看起来可信的方法是,告诉读者行为背后的思考过程。如果欢的那些关于这次任务、这个星球、地球生活,以及对潇的感觉的心态在故事中已经被阐述得很清楚了,那么,你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情节。现在你如果向读者展示欢
  抗令时的想法。读者就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件对他的事业将产生毁灭性影响的事——不只能理解,还能接受这一做法。并对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的后果
  做好准备。
  你应该将这一动机阐述得多清楚?那将由行为的古怪性决定。举个例子,如果你已将队长描述成一个无能的人。而外星人本质不坏,那我们只需要一点点欢的想法。以便理解欢为什么拒绝朝外星人开火。而如果情况恰恰相反,队长胜任
  其工作,而外星人确实是一大威胁,那么欢的拒绝开火会变得难以理解。在那种情况下,你需要好几段心理描写来帮助读者理解欢为什么要抗令。
  
  人物转变——谈人物确立
  在绝大多数成功的小说里,角色性格会逐渐发生变化。他们会受发生的事件影响,从而有所改变。通常来说,这一系列转变是通过角色的行为展现的。比方说,欢很有可能从一个惟命是从的人变成一个违背命令的人,而这种转变是通过
  行为展现出的。
  不过在那些转变之后,我们还需要讲明一点:这种转变对于角色自身意昧着什么。因此,你应该在故事结尾叙述他的想法。考虑以下问题:
  角色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满意?后悔?痛苦?
  如果有机会再经历一次,角色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角色性格上的转变是否长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了解角色不同寻常的举止只是某一次的失常。还是性格真正发生了改变。
  当你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尝试让你的角色思考这些问题——不是没来由地思考,也不需要思考多久,而是应该运用特色化的语言和形象。不过,一定记得还应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人物心态。使得人物角色得以成功确立。
  好小说应使读者深有感触,并产生思考。尝试在你的故事里加上人物的心态。会使故事更具可读性。
----------------------------------------------------
                      八、故事的发展节奏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我的第二部小说被退了回来。退稿的正是出版我首部小说的编辑,他告诉我,故事的节奏太慢。当时我并未在意。但他说得对,那部小说的节奏实在是非常非常缓慢。不过,我花了二十年才肯承认这点。
    究竟慢到什么程度才是“太慢”?又该如何评定“节奏慢”?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这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节奏其实是主观的。有些读者(还有编辑)希望读到缓缓展开的故事,有些又恰恰相反。不过。假如你的故事以“节奏太慢”的理由被退稿,你可以采用一些技巧
来加快故事进度。
节奏的定义
小说的“节奏”是指单位字数内发生的事件数(用公式表达的话,即:节奏=事件/字数),每个情景内发生的事件越多,你的故事节奏就显得越快。一个“事件”也许微不足道,比如星际飞船船长和其船员之间的对话,讨论飞船是否做好了起飞准备;也可能事关重大,比如人类和外星物种的首次接触。而如果事件的发生对情节起作用——不仅仅是能够体现人物性格,还要对整体情节产生影响,那它势必影响故事的节奏。
要是字数多而事件过少,故事发展就会慢如老牛拉破车;要是字数少而事件过多的话,情节又会跑得太快——这样说感觉还不算坏,但一个发展太快的故事往往差强人意,读者会抱怨角色形象不够丰满、场景设置不够生动,或事件发生起因不明。
加快你的故事节奏
要加快情节发展的速度,方法有很多种。
   
1.场景合并

假设你笔下有这样一个场景:两个角色边吃午饭边聊天,商量要不要移民到火星华人聚居地。妻子想走,而丈夫(名叫“文”)却不想。在接下来的场景里,文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试着想明白为什么自己不愿离开地球。他意识到,虽然自己告诉妻子说不愿离开上海是由于经济原因,可那并非事情的真相。真正的原因是,他害怕去火星。在接下来的场景里,文在工作,而一个看上去情绪有些激动的朋友说他必须马上和文谈谈。他私下告诉文自己得到了一个内部消息:公司即将在火星上设立分公司,正在找人去那儿工作,愿意去的都会被提拔。
以上三个场景分别包含一个影响情节的事件,不过它们可以合三为一:让文和妻子在餐桌上争吵,对话中透露了一个文自己虽意识到、却未说出口的想法——恐惧才是他不愿去火星的真正原因;场景末尾处,朋友来电,告知文公司的新政策,这样就变成了三个事件、一个场景。节奏,就这样加快了。

2.删除场景
让一个朋友阅读你的初稿,并告诉你是否感觉故事节奏太慢,这会很有帮助。仔细阅读这些场景,思考:你真的需要它们吗?那些有意思的片段是否对情节发展有贡献?如果你仅仅只是觉得这个场景有趣、而其本身对情节并无意义,那就考虑删掉好了。作家中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谋杀你的爱人。”意思是说,如果你喜爱的场景并不适合故事情节,那还是忍痛割爱吧。

3.改变场景顺序
要是你的故事中连续出现两三个静态场景,就算它们能推动情节发展,也会拖慢故事
的节奏。当这些静态场景出现在故事开头的时候,影响尤为明显。可能的话,可以试试调换场景顺序,以一个动态的场景开篇,再于两个静态场景之间设置一个刺激性场景。虽然实际上这并没有增加事件的数量,但刺激性场景带来的紧张感可以吸引读者阅读完静态部分,从而使读者感觉节奏加快了。
4.简洁行文
要在同样的篇幅内写出尽可能多的事件,这是最重要的技巧。看下面这个句子:
    文从公司的车棚里取出自行车,蹬着车回家了;途中,他又一次想到了去火星旅行的可
能性。
    要简洁行文,就可以写成:
    文骑车回家的时候,又想到了火星那件事儿。
    对读者而言,后面这个短句所承载的意思并不比第一句少,读起来节奏却更快(39字VS.19字!)。也就是说,这样做,故事里发生的事件会挨得更紧密,节奏也会大大加快。
减缓你的故事节奏

然而有时候,故事也可能因为发展太快、事件过多以至于读者无法完全消化。以下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更多戏剧化描写
假如你选择讲述故事而非将其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篇幅会短些,但趣味性却会相应被弱化。要展示你笔下角色的对话和思想。
    别写成
    文告诉妻子自己不想去火星。他意识到,自己对那个陌生环境心存恐惧。
要这样写
“我不想走。”文说。
    “为什么呢?”她盯着他,一脸不解。
    “就是不愿意。”
    “这算什么理由,文?”
真正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看着黛玉一脸的鄙夷,文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抗拒全部来源于恐惧。火星是如此遥远——至少现在如此,那可是七千万公里的距离啊!如此陌生,如此危险……那,文就是个胆小的懦夫?黛玉这样迫使他直面这个问题,他很烦。
    “说了不想!”他猛然起身,离开餐桌
    诸如此类的戏剧化描写能够舒缓故事节奏,使其更加生动。

2.更多描述
故事节奏太快,也可能是因为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没有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造成的。应当用几个段落来精准地描绘细节,从而让故事显现在所有人面前:让我们一起去嗅那火星苍穹下空气的味道、去看那殖民地的各种建筑、去观察异族如何穿衣、去品味他们所吃的食物……这样同样能减缓节奏,因为你在每个事件上都用了更多的语言去描述。

                 
合适的节奏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仅和个人喜好有关。有些读者偏好慢节奏,直接贡献于主旨的细节,甚至是精彩的偏题描写,他们都喜欢去细细品味。编辑也是一样,在对节奏的选择上口味各有不同。不过总体而言,一种商业性很强的通俗小说,读者们都期待精彩刺激的事件,他们可不想慢吞吞地读完六大章后才看见一个大事件。那么——快点向前冲吧!
---------------------------------------------------------------------------------
                     九、视角的选择:这是谁的故事?

  
  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视角”是一个很情绪化的词,比如,“他总是用一种很悲观的视角去看事情。”有时候很正式,有时候又是闲聊时的话语。但是对于一个作者来说,“视角”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它指的是我们透过笔下哪个人物的双眼来讲述这个故事。这个人物的想法、观念和感受都会被传递给读者。
  任何故事都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讲述,因为故事里的角色都会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观察角度,这些来自不同头脑的对同一故事的叙述,会创造出不同版本的故事。举个例子。假设有两个属于外星殖民队的先遣队员,一个是程,一个是珊。探测器已经探明星球上没有智慧生命。只有一些动物,然而这两个人却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营地。如果你看到的故事是以程的视角来写的。那么有可能是这样:
  有火,围在一圈石头里。旁边放着的东西毫无疑问是某种工具,还带着饰有雕刻纹路的把手。没有动物可以制造出这样的东西!这里曾经有过智慧生命,而这是整个银河系里发现的第一个智慧生命。人类并不孤独!程抓起那个奇怪的工具,不停地眨着眼睛,强忍着发自心底的快乐所带来的眼泪。这是他踏入太空的唯一目的——去触摸那些未知的灵魂。
  但在珊那里,故事可能会变成完全不同的模样:
  那里有火,周围是一圈石头。寒意爬上了珊的脊背。探测器出了问题:很明显这里有智慧生命活动的痕迹。如果探测器把这个都弄错了,那么还有别的什么情报错了吗?很有可能,整个先遣队都处在危险之中。那个白痴还站在那里笑得和调鬣狗一样。程在面临危机时手足无措,而我必须一个人想出万全之策来使大伙脱离危险。
  这两个故事,你作为读者更想讲哪一个?这两种视角,你又会选择哪一个来作为叙述角度?一个作者当然有自己的选择权利,而以下六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作出决定。
  
  
  有多少个视角?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不可以既用程的视角,又用珊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当然没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故事就会变得零乱,失去焦点。通常来说,叙述一个篇幅不长的故事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选择单一的视角。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从单一的视角——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视角——来体验这个世界。
  如果你要写一个很长的故事,那么你可能会想用多视角方式来叙述。这种情况下,我提供两条被绝大多数作家遵循的规则,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一个场景里只使用一种视角。在现今的小说里,这一方法被广泛采用。每当你决定转换视角,就转入下一个新的场景。
  ·尽早向读者暗示这是一篇由多视角组成的小说。如果读者在看了五十几页从程的角度叙述的故事后,突然发现自己掉进了珊的脑袋里,那可是令人疑惑甚至惊惶的事情,读者会感觉作者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打算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视角,那么最好在故事开头就用几个以不同口吻描述的场景来提示读者。这样,在之后的视角转换时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谁在我的故事里受到的伤害最大?
  
  这样的角色往往就是非常好的视角选择对象。因为他/她是小说中情感表现最强烈、最丰富的人物,而且选用这样的视角能更好地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也就是说,选择一个身息重病的人而不是他/她的主治医师;选择与异形作战的外星殖民战士而不是高高在上、端坐在星舰里连枪都不摸的指挥官。
  有的时候,这种选择会出现问题。最有可能的就是你笔下“很受伤”的可爱主角不幸被你的故事弄死了,那么你就不得不再找一个视角(几乎所有的悬疑小说都是这样)。但是一般来说。选用那个被故事情节影响最深之人的视角作为叙述角度,这对确保读者的代入感是非常有帮助的。
  
  谁会出现在重要的场景里?
  
  既然读者是通过你所选择的角色的视角来了解故事进展的,那么,这一角色就得有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出现在每一个主要事件里。有时候这是非常困难的,你得尽可能地让角色所在的场景变得戏剧化。
  举个例子,假设程和珊在营火旁发现的工具被送回轨道上的母舰进行分析,而他们两人将留在星球表面。所以当科技人员在那个原始工具上发现了人类的DNA时,程和珊都不会出现在母舰上的场景里,而这时你虽然没法把场景转移到母舰里去描述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但是,你却可以描述他们通过通讯器的显示屏与母舰的科学家联系,从而向读者揭示那件工具的特殊之处。当然,你得把这场对话描述得尽可能生动一些。
  不过,如果大部分有意思的场景都必须通过类似的方式“直播”给程的话,那么也许你选错了叙述视角。不如换另一个人吧。
  
  
  谁会被这个故事改变?
  
  并非所有故事都会对主角的变化进行特写——但是绝大多数会(我在之前的专栏里提到过这一点)。角色的变化都是由于故事情节对他/她产生了影响。毕竟,如果连故事角色都没有受到情节的影响,那凭什么读者要被你的故事打动?所以当你选择视角时,不妨考虑一下哪个人物将会被你的故事改变,为什么会改变,以及如何改变。这样的一个人物将是非常好的视角选择对象。
  
  
  谁更能让读者感兴趣?
  
  很多读者都喜欢那些容易产生认同感的角色,这意味着要么故事主人公是和读者类似的普通人,在小说里遭遇了意外情况;要么是读者们梦想能够成为的超级英雄。英雄的故事几千年来从未落伍,但是记住——别把你笔下的英雄写得太完美,完美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厌倦,赋予他一些人类的缺点才是更好的选择。
  而另一个被拿来作为叙述视角的人物类型,则既不是传统概念中的英雄,也不是与你我一样的小人物。而是那些身上有着耀眼光芒、充满戏剧感的人物。比如,奇幻小说中令人着迷的游侠和盗贼,就是这一类型。
  不要选用那些在故事里显得被动、压抑,或是了无趣味的人物作为叙述主体,要让读者在二十页、四十页或者四百页里都能对这样的人物兴致盎然是很困难的。所以,试试下面这些人物类型:
  ★一个与大多数读者类似的普通人。比如“某某乔伊”。
  ★一个有缺陷的英雄。
  ★一个光芒四射,活力无限、激动人心、干了许多常人都不敢千的坏事的“反英雄”形象。
  
  
  谁最吸引你?
  
  如果你非常喜欢自己所选择的视角人物,那么很有可能你的读者也会喜欢——因为作者在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时。通常会倾注很多心血,力求做到最好。如果你发现自己创造的某个配角牵着你的想象力翩翩起舞,那也许你得考虑重新开始这个故事,转而用这个人物的口吻来叙述。
  英国诗人鲁迪亚德·吉卜林曾写道:有六十九种方式来为一个部落写一首叙事诗,而任何一种都是对的。
  一个故事几乎可以用任何一个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找到最合适的那个人物,与他/她一起上路吧。
------------------------------------------------------------------------------------------------

 

 

fc1f4134970a304e016e0744d1c8a786c9175c3b.jpg

发表评论 / Comment

提示:本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