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浅谈写作技巧

浅谈写作技巧
文/蜀中云

  

   在这个论坛里,有很多写作高手,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班门弄斧”谈一下写作的技巧,同各位文友一起探讨。也请各位文友批评,指正


文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就内容而言,它是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四要素构成的;就写作过程而论,它是作者经过摄取素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安排材料、语言表达、修改加工等阶段而产生的。要写好文章,首先要注意观察,关心社会,积累素材,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还要学习必要的写作知识,多读多练,提高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改等基本技能。下面我就着重谈一下这几方面的一点看法。

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主题。通俗的说,就是作者想要借这篇文章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所以,在写作之前就要确定好你想要表达的思想。只有确定了立意后 ,才能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描写。切不可目的还未明确就下笔。否则,很容易出现文不对题。即使整文章词藻再华丽也不能算一篇好文章。就像唐朝有一些诗人写了 一些应制诗,即便词语再华丽也没能流传千古。而像岳飞的《满江红》,既具有积极的思想,又具有漂亮的语言才算得上一篇真正的千古名篇。就像笔者曾经读过一 篇文章,文章的副标题直接说明写的是国土题材。可是通篇读完后,却根本没发现半点国土的内容。由此,可以直接的讲,这就是一篇失败的文章。

     那么,我们立意时要遵守什么原则呢?首先立意要鲜明。就是说观点必须明确,切不可模棱两可。而有些文学作品的立意也不一定直接了当,但是也能在字里行 间,在描写中流露出来。

其次,立意要深刻。深刻,是指主题“开掘要深”,分析问题要有思想深度,能向读展示隐藏于生活深处的的最本质意义。但立意深刻,往往取决于一个思想水 平。比如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有的人认为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而有的人就会向更深层次去思考。他就会觉得其实这一切都是这个社会环境造成的, 从而在文字中揭露一些社会的弊端。

      第三,立意要新颖。新颖是指作者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立意时不要“人云亦云”,不“步人后尘”。否则,你的文章就不 会有吸引力,就不能够抓住读者的心。比如时下的一些影视剧,剧情有很多相互雷同。有时一部影视剧刚看过开头,就能够大概知道其结局。这样的影视作品是没有 办法获得很好的收视率的。

    第四,立意要符合时代潮流。如果一个立意前面三点做得都比较好,但是其思想有违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不能够被认同的。更有甚者还招至其它的无妄之灾 。举个例子,现阶段中国和日本因为钓鱼岛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他写了一篇文章说钓鱼岛就是日本的。我想,这篇文章是没有哪一个出版社敢 给你发表的。所以,这一原则是不容忽视的。

    谈过立意,接下来会谈一下结构。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构造,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要求对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编排。

    从整体来看,结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结构必须服从符合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像《大唐游侠传》中的一个侠客使用了一个武功招式叫“燕青十八滚”。大家都明白燕青为北宋时的梁山好汉 。试问,一个唐朝的人怎么可能使用以宋朝人名字命名的招式拳法呢?很明显,这就是不符合客观规律。

第二,结构安排必须服从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当作者确定了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确定了立意。那么你的写作结构就要围绕你的立意来安排。


第三,结构安排必须服从文体特点的要求。不同体裁的文章,所需要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你决定使用什么体裁来表达你的立意时,就必须使用与之相适 应的结构。


结构一般情况分为:开头,中段,结尾。自古以来就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也就是说,开头必须要巧妙、简洁。要尽可能的展现魅力,吸引 读者能够读下去。反之,如果开头写得不好,读几句就失去了兴趣。即使你中段写得再好也没有办法体现得出来。国文大师梁启超就曾说过:“开篇要一望而知宗旨 所在”。

     至于中段,也就是全篇的主体。当你成功的将读者吸引下来后,你就要在中段将你想表达的东西全部体现出来。既要内容详实,也要条理、脉络清晰。

    结尾,则是一篇文章的“点晴”之处。古人用“豹尾”来形容结尾,就是说结尾要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其类型有两种:其一是“力截奔马”,以力取胜, 或乘势收束,戛然而止;或是点明要旨,卒章显志。其二是“巧酿余味”,或是以味见长,言尽意不尽;或是留下悬念令人深思。

 


接下来谈一下表达。众所周知,文章是以语言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正确运用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表达技巧对准确、鲜明地反映事物,恰如其份地表达思想感情至 关重要。根据文体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应不同。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等文体是艺术化语言。语体特点要具有形象性、表情性、口语性和独创性。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量采用描写。在文艺作品中描写是经常使用到的。往往一些细腻的描写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如宋代词人柳永在《雨霖铃》只用了“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短短十一个字就将一个分别的场面刻画得入骨三分。当读者读到这十一个字时很容易就能够联想那种场境—一对恋人紧握住对方的手,四目相视,本来有 千言万语,却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字句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文艺文体都会存在抒情,表达爱憎。所以字里行间往往倾注感情。

   第三,词语多变,丰富多彩。文艺文体一般会使到多种形式的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口语、外来语等。

   第四,使用灵活多变的句式,多种修辞手法。

   最后来谈一下修润。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都是要经过修改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就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过多修改。也至于成为武侠小说中的经典。

 

下面谈一下修改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修改要遵循三原则:一是总体性。修改时既要从处着手,统观全篇,又要从细处入手。二是同一性。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观点与材料统一,文体与语体统 一,表现手法与文章体裁统一。三是全面性。修改应该全面的,不能有任何遗漏。

     修改文章有以下几种技巧。

 

   一是主题修正。首先要看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是否统一。记得论坛中有位文友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天子庙》。可是后来发现这天子 庙与文中内容无太大关联,就连庙中的主神都变成了观世音。所以笔者曾建议将题目改掉。

 

   二是调整结构。就是把逻辑性不强的结构进行调整。如果发现问题太过严 重就不要抱残守缺,干脆重写。

 

    三是材料的增删。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作出一些增减。四是进行语言修饰。一篇文章写成后自己先慢慢读几次,或是先放一段时间后 再读。以便从中找出问题。尽可能对每词每名句进行精读,使用更加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就像贾岛的那个“推敲”的故事。

以上就是笔者参阅了以前的一些教科书和其它资料而作出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文友提出宝贵意见。


2013年12月29日于越南胡志明市


原载:http://bbs.hongxiu.com/view.asp?ztables=main&tables=D&BID=14&pagenum=34&id=5641405&bname=%D0%A1%CB%B5%C2%DB%CC%B3&TITLE=%C7%B3%CC

%B8%D0%B4%D7%F7%BC%BC%C7%C9

 

发表评论 / Comment

提示:本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

金玉良言 / Appraise
蜀中云本站最强王者
2014-11-05 21:06
浅谈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写作艺术

  柳永(987?~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柳永一生留存二百多首词,然而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多个,并且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这两百多首词中又有百分之七八十为长词慢调。在柳永众多词中,笔者最为欣赏的的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因为这首词不仅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词的写作手法的艺术境界都十分精妙!

  笔者认为创作一篇文章、一首诗词,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要去表达一个什么样主题,要向别人传达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如果不是这样,你的文字再精美也不会成其为一篇好文章!《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正是二者兼备,不但词藻精美而且情感真挚。

  词的开篇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一句写出当时的天气状况和季节。首先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同时又用了这样的环境写出本词的气氛,认读者只读第一句就会被这种伤感的气氛所感染!接下来的第二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出了地点—“都门”,写出了事件“帐饮”。并且还说明了“帐饮”的效果—“无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后面马上就说了—“兰舟催发”。结构如此缜密!这样一来这首词就有非常充实的内容了。

  第三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堪称本词精典!短短十一字就将一个分别的场刻划如此生动,情感如此真挚!用现在的白话来讲那就是:“紧紧握住恋人的手,四目相对不禁热泪盈眶。本来有千言万语此时竟一句也说不出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场境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

  第四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是词人的一个设想了。他是设想与恋人分别之后一个人漂泊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的情景。并以此句结束上片。

  如果说上片算是写实的话,那么下片就是抒情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句是词人的自叹。从古到今多情的人最怕分别了,又何况在这样的季节!很显然,词人就是这种多情之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也是词人的一个设想!他设想了自己分别后的一种状态!接下来这两句可以说是将本词的情感推到了高潮。将他对恋人相思之情表达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又远远比这句深刻得多!“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在词人看来,在没有他恋人的日子里就已经没有什么良好景了!自己有点高兴的事也没得人分享了。真是一个情痴!

  纵观此词,上片写离别实景入木三分,下片抒情真真切切流露无遗,真可谓是千古难得的佳词。